创作人员:卢钰妃
院校:西北大学艺术学院
作品类别:H2-艺术插画(不含商业插画)
5746 282
设计说明:莫高窟第 159 窟,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(敦煌艺术中分期为中唐)的代表窟。根据文殊菩萨赴会图下屏风画内所绘五台山图,可知此窟修建于唐长庆四年以后不久。此时正是吐蕃在政治、经济上相对稳定阶段,也是吐蕃时期敦煌艺术的成熟期。文殊师利生于舍卫国,主智慧修持,地位崇高,被称为七佛之师。佛灭后游行居止中国五台山,常演说妙法,五台山遂成为信仰文殊之圣地。莫高窟壁画中,文殊形象最初出现在隋代的维摩经变中,而文殊与普贤以相对位置出现则始于初唐, 盛唐第 172 窟画于东壁门两侧,已略具规模,都以山水为背景。吐蕃统治时期, 由于吐蕃统治者对文殊的信仰,曾派使者到中原王朝求取五台山图。这时期洞窟内文殊变多达二十余幅,不但画面增大,人物众多,而且大都画在正壁显要位置上。此图文殊手持利剑,结跏趺坐于狮背上,一昆仑奴牵狮,另一昆仑奴捧供器, 周围眷属,天龙八部、帝释梵天护卫,又有描绘十分生动的天人奏乐等。下部屏风画为五台山图。敦煌壁画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,强烈的装饰感反映出热烈的而淳厚的民族特性。
指导老师:王江鹏,美术学系部